今年以來,濟寧市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通過“四輪驅動”著力推進文化旅游創新發展,文旅產業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新動能優勢日漸明顯。
一是堅持頂點定位,創新謀劃戰略藍圖。堅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制定出臺《濟寧市文化旅游融合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大運河(濟寧段)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實施方案》等系列文件,著力完善“兩軸、一街、兩區、兩鎮”文旅發展空間優化布局。將2022年確定為全市文化旅游創新突破年,起草《文化旅游創新突破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微山湖旅游區5A創建、復興之路科技文化項目、河道總督府遺址博物館、“運河記憶”文化街區等重大項目強力推進。持續挖掘文化旅游消費潛力,濟寧市入選第二批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2022山東省旅游發展大會承辦城市,濟寧市入圍了今年“五一”黃金周增速最快十個目的地城市,旅游扶貧經驗入選全國脫貧攻堅典型案例和世界旅游聯盟鄉村振興典型案例。濟寧市文化和旅游局申報的《游讀圣地—打造世界儒家文化研學高地的探索實踐》、濟寧潤德軒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與青島大學聯合申報的《教育引領 文化賦能——“非遺+”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范式》入選第五屆山東省文化創新獎。
二是深挖文化內涵,創新打造精品線路。一線多點,紅色旅游線路舊線翻新。深挖紅色資源內涵,將尼山、羊山、魯西南戰役紀念館、微山湖等紅色景點有序串聯,打造主題突出、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的紅色品牌線路,為建黨100周年獻禮。“紅色羊山情懷、緬懷尼山英烈”“品味儒家文化,領悟家國情懷”等9條紅色旅游線路入選省百條紅色旅游線路。開辟新景,推動非遺資源創造性轉化。推動大運河這一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轉化,繼創新打造起至郭莊港、終至南陽古鎮的運河水上線路一日游之后,今年重裝打造了“運河記憶”歷史文化街區夜游項目,精選城區文化資源富集的運河沿線,實施線路亮化工程,精心包裝荷花仙子像、宣阜巷等15個沿線景點,充實沿線文藝演出和民俗表演,運河之美、風俗之盛盡收眼底。濟寧市入選“魯風運河非遺之旅”“水滸故里非遺之旅”等山東省非遺主題旅游線路。線路深游,“新奇趣”內容贏得游客爭相打卡。指導尼山圣境景區不斷升級夜游產品,增設熒光蹺蹺板,踩踩樂、馬卡龍MINI抽獎等互動娛樂性的項目,豐富景區內煙火秀和無人機表演,實景演出《金聲玉振》。兗州牛樓小鎮開展“漫天詩畫震撼人心 火樹銀花照亮四海”首屆超燃宮廷煙花秀夜游活動、鄒城康王谷花世界開展“星空夜宴 戶外露營 夢幻燈光”夜游項目。曲阜尼山圣境、兗州牛樓小鎮分別入選國家級、省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寓教于游,持續完善研學旅游內容。通過傳統文化賦能景區體驗,打造沉浸式場景,濟寧研學旅游形成了“政德、師德、青少年、儒商 ”四大研學教育品牌和“禮、藝、德”三類產品體系,把無形的文化轉化為可感、可知、可悟的體驗產品,收到了游客的追捧。在“2021山東省第二屆研學旅行創新線路設計大賽”中,濟寧市榮獲一等獎1件、二等獎2件、三等獎12件,優秀組織獎2名,總計20個獎項。
三是聚焦科技助力,創新實施服務保障。積極推進智慧文旅建設,投入200萬元建成了濟寧“文化云”平臺,濟寧市入選山東省公共文化云建設全省4個試點城市之一。提檔升級“云游助力”,積極利用“好客山東 云游齊魯”智慧文旅平臺上線景區、文化場館、餐飲商戶,在全市23個重點景區安裝視頻監控和實時客流監測系統,為提升游客的便捷體驗提供了有力保障。強化智慧文保建設,投資18萬元,在市文保中心實施智慧文保試點項目,該項目包含文保大數據平臺、職能AI行動分析,文保單位視頻監控匯集、智慧用電系統、火災安全隱患預警、視頻會議應急指揮六大建設內容。強力推進智慧文旅設備建設,指導文旅企業不斷提升科技化水平,在2021年全國文化和旅游裝備技術提升優秀案例評選中,濟寧市推薦申報的“防切割滑冰服等滑雪裝備技術提升”成為全省唯一入選項目,全國共39項案例入選。強化數字成果的轉化應用,豆神動漫原創動畫《多寶一家人》項目榮獲“2021山東省數字文化創新創業大賽”二等獎,曲阜市三孔文化旅游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三孔智慧研學系統項目》榮獲優秀獎。
四是強化資源轉化,創新培育文創產品。強化館藏文物資源和民間非遺產品的創新轉化,積極推進文創產品成為凝聚文化意蘊、構筑時代美學、提升生活品質的“精品好物”。連續六年舉辦全市文化創意及旅游商品設計大賽,開發了嘉祥魯錦、徐弓坊弓箭制作技藝、水滸文化系列等非遺文化旅游商品,培育了周廣勝木雕有限公司等一批優質文創企業。今年上半年,濟寧市楷木桿鑲牛角毛筆、藍印花布《福祿有魚》等7件非遺作品入選“天工開物·齊魯匠心”首屆山東省非遺文創大賽,數量居全省第一。儒陶“三牛杯”、砭石“不忘初心”等9件商品入選省100件紅色旅游商品,數量居全省第三??赘缦盗芯?、魯壁—藏在博物館的木梳(濟寧)分別榮獲2021中國特色旅游商品大賽金獎和銀獎,實現了濟寧金獎零的突破,向人們傳遞反映了過去和今天美好生活的價值觀和精神力量。